视频先行
哔哩哔哩
YouTube
下面是视频内容的脚本文案原稿分享。
问题是真实存在的
大家好,我是扔物线朱凯。
刚才那个 0.1 + 0.2 不等于 0.3 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,不信你可以亲自试一下。我用的是 Kotlin,你换成 Java、JavaScript、Python、Swift 也都是这样的结果。要解决它也简单,在数值的右边加个 f
,把它从双精度改成单精度的就可以了:
但这并不是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,比如有的时候情况会反过来:双精度的没有问题,而单精度的却有问题:
要知道,这些偏差都是开发里真实会发生的,所以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——比什么内存抖动重要多了。
今天咱就说一下这个。不难啊,别害怕,你看进度条不长。
浮点数的范围优势和精度问题
大多数编程语言对小数的存储,用的都是浮点数的形式。浮点数其实就是一种科学计数法,只不过它是电脑用的、二进制的科学计数法:
十进制:500000
科学计数法:5 * 105
二进制:1111010000100100000
浮点数(二进制科学计数法):1.111010000100100000 * 218
科学计数法的好处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,可以用较少的数位来记录绝对值非常大或者非常小的数:
1000000000 -> 1 x 109
0.000000001 -> 1 x 10-9
但当你要记录的数位比较长的时候:
1000000001 -> 1.000000001 x 109
1.000000001 -> 1.000000001 x 100
科学计数法的优势就没了。所以科学计数法都会规定有效数字的个数,有效数字之外的就四舍五入掉了:
1000000001 -> 1.0 x 109 // 有效数字 2 位
1.000000001 -> 1.0 x 100 // 有效数字 2 位
这就造成了精度的损失。你看到一个 1.0 x 109,你不知道它是从 10 亿这个数转换过来的,还是从 9.6 亿或者 10.3 亿或者别的什么数转过来的,因为它们都可以写成 1.0 x 109。1.0 x 109 代表的不是 10 亿这一个数,而是它附近范围内的一大堆数,这就是精度的损失。不过这是故意的,科学计数法就是用精度作为代价来换取记录的简洁。
计算机的浮点数也是完全一样的道理。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科学计数法,只不过是二进制的。比如,同样在 JVM 里占 32 位的 float (Float) 和 int (Int),float 却可以表达比 int 更大的整数:
32 位的二进制数据只有 232 个取值,再加上还要区分正负,所以 int
的最大值是 231 - 1 也就是这个数:
2,147,483,647
但是 float
同样是 32 位,却能突破这个限制,赋值为这么大的一个数。别说 int
了,它的范围比 64 位的 long
还大:
除此之外,它还能表示小数:
小数代码。
怎么做到的?靠牺牲精度来做到的。float
虽然也是 32 位,但它会从里面拿出 8 位来保存指数值,也就是小数点的位置。8 位的指数可以达到 ±27 也就是 ±128,也就是小数点往左或者往右 128 个二进制位,换算成十进制是左右各 38 个十进制位。每移动一位就是放大或者缩小 10 倍,38 位呀,非常大的放大和缩小倍数了——int
只记录整数,不记录小数,但它最大的值也只是一个十位数:
2,147,483,647
这就是为什么 Java 和 Kotlin 的 float (Float)
可以保存某些很大的整数,因为它有专门的指数位:
但同样,它用这 8 位来保存指数,那么相应的它的有效数字就变短了,所以它的精度是比 int
要低的。这就导致某些 int
能表达的整数,float
却表达不了,比如 50000005(五千万零五):
这个数虽然不长,但是精度——太高了。
虽然只是超出精度而不是超出取值范围,所以只显示了黄线警告而不会拒绝编译,但由于 Float
确实表达不了 50000005,所以在运行时只能在它的能力范围内拿一个最接近的数来进行使用,而无法使用这个数本身:
可能跟很多人的直观想法不太一样,为什么末位是 5 不行,但换成 4 就可以了?不是应该换成 0 才行吗?因为这是二进制的。我们看着这个数不够整、精度不够低,这是因为我们是十进制的思维,但只要二进制觉得它挺整的、觉得它没有超出精度范围就够了。
50000000: 10111110101111000010000000 // 有效数字 19 位,holde 得住
50000004: 10111110101111000010000100 // 有效数字 24 位,同样 hold 得住
50000005: 10111110101111000010000101 // 有效数字 26 位,hold 不住,「四舍五入」到 50000004
而 int 在这时候就很靠谱了,它是可以表达自己范围内的任何整数的,50000005 对它完全没问题:
这是整数的情况,换成小数也是同样的道理。你用 Float
可以表示 500000,也可以表示 0.05,但无法表示 500000.05,因为它超出精度范围了:
不过二进制的数值并不能直接照抄十进制的小数点平移,所以你会发现加了小数点之后,500000.05f 会被「四舍五入」到 500000.06 而没有跟前面一样是 04:
而如果把小数点往右移一位,改成 5000000.5,就直接不用「四舍五入」了:
你看,黄线没了,打印出来也是没问题的。因为 0.5 的二进制格式是 0.1,只用一位小数就表达了,所以整个数的精度没有超:
5000000.5: 10011000100101101000000.1 // 有效数字 24 位,hold 得住
同样是 32 位的大小,float
却比 int 少了 8 位有效数字长度,降低了精度,这是浮点数的弱点所在。而这个弱点也是故意的,因为这少了的 8 位用来存储指数了,也就是小数点的位置,改变指数的值就是改变小数点的位置——这也就是「浮点数」这个名字的含义。所以它是用精度作为代价,换来了更大的表达范围,让它可以表达小数,也可以表达很大的整数,远远超过 int
上限的整数。
浮点数可以用于表示小数,所以我们通常把它跟小数画等号;但其实对于一些数值特别大但有效数字并不多的整数的情况,也可以考虑使用浮点数。
不过就是刚才说过的,有得有失,浮点数的精度比较低。有多低呢?对于 float
来说,它的有效数字换算成十进制是 6-7 位。到了 8 位的时候,有很多数就无法精确表达了,比如 500000.05。而 double
的长度是 float
的两倍,有 64 位,它的精度就比较高了,它的有效数字相当于 15-16 位的十进制有效数字,能应付大部分的需求了——当然了如果你面向的是整数,那直接用 int
和 long
可能更好。
float vs double
说到这儿呢,咱就说一下关于 float (Float)
和 double (Double)
的选择问题。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出错但是经常被忽略的地方:float
的精度是比较低的,对于很多场景都可能会不够用。比如你如果用来做金额的计算,去掉小数点右边的两位之后,只有五位数字可以用了,也就是 10 万级的金额就不能用 float
了。那么在选择浮点数的类型的时候,你要时刻意识到这件事,在精度不够用的时候就选 double
。
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在 Java 和 Kotlin 里整数的默认类型虽然是更短的 int (Int)
而不是 long (Long)
,但浮点数的默认类型却是更长的 double (Double)
,而不是 float (Float)
:
类型是 double (Double)。
因为 float (Float)
的适用场景过于受限了。
当然了如果你明确知道在某个场景下 float
够用了,那肯定用 float
更好,省内存嘛。
不过说到省内存我又要说了,不用过于纠结,对于很多场景来说,double
的双倍内存占用带来的性能损耗其实是很小的,小到完全可以忽略——你想想,32 位和 64 位才差多少?差 32 位,也就是 4 个字节,4 个 B,你省 1000 个才 4K 的大小——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懒省事,全都用 double
大多数时候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一个字符都 16 位了,也没见谁因为这个去精简软件界面的文字啊是吧。不过一些计算密集型或者内存密集型的工作,比如高频的循环过程或者某些需要大量复用的数据结构,还是得慎重考虑数值类型的啊,能用 float
就用 float
。何止是 float
呀,在性能要求高的场景里,你甚至可能需要考虑要不要用单个 int
或者 long
变量来代替多个 boolean
变量去进行联合存储,以此来节约内存。而对于一般场景,double
虽然占双倍内存,但其实影响不大。
0.1 + 0.2 != 0.3 的问题
除了精度,浮点数还有个问题是,它是二进制的。这对整数还好,但对于小数来说,有很多十进制小数是无法转换成有限的二进制小数的。
二进制只有 0 和 1,所以它的 0.1 就是 2 的 -1 次方,也就是十进制的 0.5——二进制的 0.1 跟十进制的 0.5 是相等的;同理,它的 0.01 就是 2 的 -2 次方,也就是十进制的 0.25;而它俩相加的结果 0.11,对应的就是十进制的 0.75 。总之,你用 1 去反复地除以二,这些结果——以及这些结果的加和——都可以被二进制的小数完美表示。但如果一个小数无法被拆成这种形式,那它就无法被完美转换成二进制,比如——0.1。
可能有点反直觉,但十进制的 0.1 是无法被转换成一个有限的二进制小数的,它只能用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来表达:
0.00011001100110011...
而且,浮点数并不会真的把它当做无限循环小数来保存,而是在自己的精度范围内进行截断,把它当一个有限小数来保存。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误差。我们用的各种编程语言和运行时环境会对这种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,让我们尝试打印 0.1 的时候依然可以正常打印出 0.1,但在进行了运算之后,叠加的误差可能就会落在这种优化的范围之外了,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语言里,0.1 + 0.2 不等于 0.3,而是等于 0.300000……4:
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比如 0.7 / 5.0 不等于 0.14:
注意了,我这里用的是不带 f 的小数,也就是用的 double
。如果我给它们加上 f 也就是改用 float
的话,就恢复正常了:
这是为啥?这可不是因为 float
的精度比较低所以误差被掩盖了,而是对于这两个算式来说,恰好 float
的精度在截断之后的计算结果,误差依然在优化范围内,而 double
的掉到了优化范围之外而已。我如果把这个 0.1 换成 0.15,那状况就相反了,float
出现了问题,而 double 反而没问题了:
为啥?因为这次 float
掉到范围之外了。
所以,这种计算之后出现数值偏差的问题,是普遍存在的,它甚至不是精度太低而导致的,而就是因为十进制小数无法往二进制进行完美转换所导致的,不管你用多高精度的都会出这种问题,只要你用的是浮点数。我们用的各种编程语言的浮点数的实现,遵循的都是同一套标准,这个标准是 IEEE 推出的——要怪怪它去。
应对一:主动限制精度
那怎么办呢?一般来说有两种应对方向。
第一种是在计算之后、输出或者比较的时候,主动限制精度:
val a = ((0.1 + 0.2) * 1000).round() / 1000 // 0.3
if (abs(0.1 + 0.2 - 0.3) < 0.001) {
...
}
看着有点憨是吧?甚至有一丝羞耻。没办法,写吧!我也这么写的,大家都这么写的。浮点数就这样!
应对二:不用浮点数(不是开玩笑)
除此之外,另一个应对方向就是,你干脆别用浮点数了,用别的方案。比如 Java 有个叫 BigDecimal
的东西,就是专门进行精确计算用的。不过 BigDecimal
的使用没有浮点数这么简单,运算速度也比浮点数慢,所以大多数情况下,忍一忍,用浮点数还是会好一点。
总结
好,浮点数的东西大概就这么多。
下期有点想再说点 Compose 的东西了,不过也不一定,我看情况吧。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,还请帮我点赞和转发。关注我,了解更多 Android 开发的知识和技能。我是扔物线,我不和你比高低,我只助你成长。我们下期见!
版权声明
本文首发于:https://rengwuxian.com/float/
微信公众号:扔物线
转载时请保留此声明